浅草沟变身“海绵体” 让土地自由“呼吸”
——记者走进市体育公园、圣莲岛,为你揭秘神奇的“海绵系统”
下大雨时,城市能够大口大口地“吸”雨水;干旱的时候,再把吸进去的水“吐”出来,这样的城市是不是有点神奇而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而且遂宁也正朝着这个方面在迈进。市住建局海绵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河东的市体育公园已经完成海绵化改造,圣莲岛的“海绵化”项目改造工程也已经开工。”昨(10)日,记者走进市体育公园、圣莲岛,为你揭秘城市“海绵化”的神奇之处。
市体育公园 渗透渠、浅草沟等变身“海绵体”收集雨水
雨水收集池、浅草沟、渗透渠、雨水花园……昨(10)日,记者在市体育公园发现,在短短数百米的绿道上,处处可以感受到城市“海绵体”增加雨水蓄积能力。在已完成施工的地点,还安放了指示牌,对地表下所改造的海绵化工程作简要介绍。
“这是浅草沟,用来收集雨水。”承接市体育公园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业介绍,浅草沟将植被下的土壤进行了分层,最底下是砾石层,因为颗粒大、空隙足,能涵养一定水源,往上便是砂层、土壤层,然后才是植被的覆盖层。当土壤中的水分达到饱和有余时,水会渗透进溢流管中,引进地下排水管,增加土壤对雨水的蓄积能力。
据了解,在市体育中心改造工程中,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大力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改造工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施工项目要实施。”陈业告诉记者,市体育公园海绵化项目总用地面积为58970平方米,包括雨水收集池、浅草沟、雨水花园、渗透渠、渗排一体化、铺装广场等部分,改造完成后的体育公园将有效发挥防涝抗旱的作用。
圣莲岛 500米渗渠系统让土地自由“呼吸”
10日下午,记者来到圣莲岛上的城市海绵化的改造现场。
在圣莲岛的五星花园居民小区,记者看到约500米的小沟渠沿居民楼而设。陈业说,“这是渗渠,别看它这么短,可它的作用却不可小视。”
据悉,渗渠是借鉴德国成熟的“洼地—渗渠系统”,使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相连,形成了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低洼的草地能短期储存下渗的雨水,渗渠则能长期储存雨水,从而减轻城市排水管道的负担。
“虽然看上去像普通的小沟渠,实际上它总共有4层。”陈业介绍说,渗渠最低层是碎石填充层,第二层是模块渗透地砖层,第三层是砂石层,顶层是表土层,雨洪不会直接通过下水道排走,而是经过充分渗透,补充地下水,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这种渗渠系统,不仅作为下水道之外的重要的雨水传输途径,还模拟天然河沟,融入城市景观,既实用又美观。
据了解,圣莲岛上渗渠改造工程从今年6月29日开始,截止7月5日完工,仅仅用了7天时间,就完成了约500米的施工,实现了五星花园小区的雨水处理。陈业告诉记者,这仅仅是圣莲岛海绵化的第一步,接下来,还会把渗渠改造工程在整个岛上扩展开来,真正实现水资源自然循环,让圣莲岛完全融入自然生态。
记者点评
建设海绵城市 市民也需“搭把手”
随着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大会战”的全面拉开,从市委市政府到各个职能部门,他们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情高涨,从财力、人力、物力等全方面投入,加入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作为生活在遂宁的广大市民,“海绵城市”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并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人人都应该是支持者、参与者。
作为普通市民,可以做的事情还不少。就拿绿色屋顶来说,市民可以种下自己喜爱的植物,既能当一个“都市花匠”,还能对净化初期雨水做一点贡献。同时,市民还可以从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餐厨潲水初分离等方面做起,减少下水道堵塞、减少水体污染。
建设海绵城市,市民是最终受益者。首先,经过自然过滤的水更干净了,城市水渠、湖泊水质更清洁。其次,经过改造,绿化面积会增加,居住环境也改善了。第三,遇强降雨时,“海绵系统”将缓解城市内涝,使居民的财产免遭损坏。总之,市民将有一个更加生态的生活环境。
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广大市民也应当“搭把手”,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推动遂宁早日建成宜居、可持续发展、节水型的城市。
(记者 杨月梅 刘峻江)